0898-08980898
开云体育-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- 开云体育APP
中国航天“再次创造历史”。12月17日,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航天员蔡旭哲、宋令东、王浩泽密切协同,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,用时9小时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,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发现,这一出舱时间超过了美国宇航员于2001年创造的8小时56分钟的纪录,并称之为中国太空技术发展的“最新里程碑”。这是中国航天、同样也是人类社会,在太空探索中迈出的新一步,值得祝贺。
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太空行走的历史,不难发现这是一项渐进的壮举。59年前,苏联宇航员出舱约12分钟,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。23年前,美国宇航员创造出舱最长时间纪录。16年前,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约19分钟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。如今,中国再次提高了人类对于太空环境的适应极限。从19分钟到9个小时,这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,背后是以两代舱外航天服为代表的我国材料科学、工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进步,以及通过科学训练所带来的航天员技术和心理能力的提升。舱外工作9小时还意味着,中国空间站的科研工作内容非常丰富。因此,当好消息传回地球,很多人为之自豪和振奋,是非常自然的。
在航天领域,中国是后来者,也是引领者、贡献者。我们注意到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泰国等国媒体对中国的太空行走纪录进行了广泛报道,这反映出广大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对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关注和期待。在“全球南方”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,中国和南方国家的太空合作可谓如火如荼。比如中国巴西30多年来共同研制的6颗地球资源卫星接力守护亚马孙雨林;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帮助广大非洲国家提升了早期预警能力;泰国研制的“全球空间天气监测”装置将随嫦娥七号首次从绕地轨道进入深空……中国还“授人以渔”,帮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培养本土航天人才、推动技术转让。这些合作打破过去太空领域只是“精英俱乐部”的局面、圆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太空梦,更真正惠及了当地民生。
中国和各国的太空合作是系统的,除了用技术赋能民生,还共同探索宇宙前沿科技。《》2022年曾发文探讨“为何全球许多科学家选择天宫空间站进行科研?”文章称,在国际空间站合作关系之外的他国科学家往往都被拒之门外,但中国“为所有国家的科学家提供了将其实验带到天宫空间站的机会”。当前,已经有17个国家、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了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合作实验项目,未来还会有国际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起参加联合飞行。“天宫”这个“太空之家”正作为一个国际公共品彰显出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巨大价值。
航天代表着人类最大胆的想象力和最尖端的制造力,需要巨大的技术支持与资源投入,航天工业发展数十年来,每个科技强国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。就此而言,太空合作的“朋友圈”越广泛,国际社会共同化解气候变化、太空垃圾等全球性挑战,以及探索宇宙更深奥秘的能力就越强。在这方面,中国是“优等生”。中国已和50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200份国际合作协议,推动空间技术在和平利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。嫦娥六号“满载而归”后,嫦娥七号、八号也迎来更多的国际载荷申请。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疆域,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。因此,设置的限制越少、达成的合作越多,人类就越能被激发出更大潜力。